首页 百科文章正文

新能源汽车个人积分(2022年新能源个人指标有多少个)

百科 2024年02月15日 05:27 864 缦婷

2022年新能源个人指标还没有出。2021年北京新能源指标数量是6万个。

依据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官方网站2021年1月4日发布的《关于2021年小客车指标总量和配置比例的通告》可知,该年度小客车指标年度配额为10万个,其中普通指标额度4万个,新能源指标额度6万个。

同时新能源小客车指标中家庭指标额度占年度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额约54.2%,共计32520个。个人指标额度占年度指标配额约36.1%,共计21680个。单位指标额度占年度指标配额的5%,共计3000个。营运小客车指标额度占年度指标配额约4.7%,共计2800个。

新能源汽车摇号介绍如下:

基础积分,主申请人2分、其他申请人1分;阶梯(轮候)积分:当前参与普通指标摇号的,现有阶梯数,每1阶梯数加1分;当前参与新能源指标轮候的,个人轮候时间距离以家庭为单位提交申请的时间每满一年加1分。

不足一年的部分按1年计算,以往参加摇号获得的阶梯数合并加分。无车家庭由主申请人和其他家庭申请人两部分组成,家庭成员当中符合以下条件的即可成为主申请人。

SUV热销加大双积分压力:大众汽车遭遇“甜蜜的烦恼”

目前新能源汽车正积分1分的价值大约为1200元。

文丨左茂轩

受新冠肺炎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节奏被打乱,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市场也发生变化。

从原来的“供过于求”、“积分交易价格过低”,到今年的“供大于求”、“价格明显上涨”,作为财政补贴退坡之后承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双积分”政策,正在发挥更积极地政策作用。

“针对疫情影响导致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供给不足的问题,我们在加强研究,下一步要做一些政策的调整。”

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在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

今年7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并于7月13日起开启2019年度乘用车企业“双积分”交易与负积分抵偿等相关工作。

智库君从多位车企内部人士和汽车行业人士处了解到,今年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的价格和去年相比有明显的增长。

有业内人士告诉智库君,积分交易价格的上涨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新政,“双积分”政策正在变得更加严苛。

2019年,“双积分”政策对所有乘用车企业第一次实施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为10%的要求。因此,新能源汽车产量不够的车企,新能源汽车积分为负,需要通告交易抵偿负积分;另一方面,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明显下滑,短期内对积分交易的供求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新能源正积分供给不足是短期的,今年受疫情影响,政策略有调整可以帮助一些企业短期纾困。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合资车企的新能源产品推向市场的节奏有所放缓。随着合资品牌的发力,整个积分交易市场的供求关系会趋向稳定。”

9月7日,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智库君表示。

价格上涨仍供不应求

2017年推出的双积分政策,在此前两年多的实践中,新能源积分一度供大于求,价格偏低。

不过,随着今年6月出台的“双积分”新政,将新能源汽车考核比例进一步提高,以及单车积分的下调,积分市场供大于求情况显著改善,积分交易的价格有可能将上涨,交易价格也将充分体现市场价值。

“2018年的新能源积分的价格很低,很多企业的交易价格都在500元/分以内。但是,今年双积分交易的价格和去年相比,几乎翻倍。”9月6日,有熟悉双积分交易的行业人士对智库君表示。

今年8月,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在蔚来汽车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透露,新能源汽车积分今年获得了不错的涨价。

“根据积分算法,我们去年产生了十万积分,到目前为止,按照今年的价格来看的话,大概能产生1.2亿元左右的收入。去年我们卖了两万辆车,基本上每辆车产生了6000块钱的收入。”李斌表示。

根据李斌的说法,新能源汽车正积分1分的价值,大约为1200元。“1000元左右的价格在预料之中,也比较正常。以前的价格太低了。”崔东树对智库君表示。

在不少人看来,积分交易价格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一定增长空间。

“今年蔚来大约会产生20万个积分,这部分积分会在明年进行销售。我们预计积分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具体到底是多少,这个取决于供需关系。在中国,积分的市场已经有意义了,政府的方向也是希望通过积分去鼓励大家生产电动汽车,取代补贴的作用。”李斌表示。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滑导致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业绩下滑,积分价格的上涨会让其缓解一些压力,特斯拉以及成长中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也会因此获利。

多位行业内人士对智库君表示,双积分的作用会逐渐凸显出来,迫使更多传统车企加快电动化战略转型的节奏。而如果市场产品线更加丰富,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上达到一定客观的规模之后,同时随着有关部门对政策的及时适当调整,积分的交易价格会变得趋向稳定。

合资车企新能源形势严峻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合作、供应链体系都受到了一些冲击。企业自身在全球也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原来的新能源产品计划,也因此有所推迟。不过,随着6月份以来中国市场的快速回暖,部分外企更加积极地推进了在华的新能源战略。”有业内人士对智库君表示。

在过去数年,部分外资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更为谨慎,节奏慢于中国的本土车企。但是,双积分“新政”以及交易价格的供给不足,让合资车企面对着更加严峻的压力。

从2019年的双积分情况来看,正积分靠前的车企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自主品牌为主。这主要是因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更早,获得了更多的红利。

而2019年乘用车企业新能源负积分最高的十家企业,全部都是合资品牌,并且都是一些产销量较高的头部企业,前五分别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本田、北京奔驰、北京现代。这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产小量较低,油耗无法达标的情况下。车卖的越多,负积分也就越多。

从一定角度来看,大集团内部的关联企业在进行双积分交易时存在便利。例如,北京奔驰和北京现代都可以和北汽新能源进行积分交易。但是,如果大型国有汽车集团旗下各个企业存在较大漏洞,就可能会出现无法从其他车企处够得足够资金的情况。

不过,根据双积分“新政”,乘用车企业2019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可以使用2020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进行抵偿,2021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对2020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进行抵偿。

这给车企从疫情中走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品,提供了一定缓冲期。毫无疑问的是,双积分交易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合资车企们推进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时间也越来越紧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上SUV车型的比例越来越高,大众汽车成功的抓住了这个趋势,向市场投放了多款SUV,这些车型的热销帮助大众汽车不断扩大其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但也使其面对越来越大的“双积分”达标压力。

随着中国政府修改“双积分”政策管理办法,每一辆纯电动汽车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够获得的正积分比以往更少,而积分交易的价格逐渐走高,大众汽车在中国将遭受SUV热销所带来的的“甜蜜的烦恼”。

全球规模最大的SUV产品阵容

大众汽车通过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以及大众进口车共在中国市场投放了10款燃油版SUV车型,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各5款。另外,还有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一汽-大众探岳GTE和上汽大众途观L?PHEV。

2018年,基于途锐、途观L和途昂的成功,大众汽车品牌在华加大了SUV攻势,此后,探歌、探岳、途岳、途铠、?途昂X、探影以及探岳X相继上市。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大众汽车品牌SUV已经覆盖从紧凑级到全尺寸的各个主流细分市场,车型特征从时尚到实用,功能从城市SUV到拥有强大通过能力的越野SUV,动力系统则包括传统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这也是大众汽车在全球最大规模的SUV产品阵容。

这一强大的产品阵容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9月份于成都举行的大众汽车全系SUV试驾体验活动中,这些SUV的产品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大威猛的途锐展现出了强大的越野能力,自适应空气悬挂可将车辆离地间隙最高抬升70mm,5种越野模式能轻松应对泥地、涉水、坑洼路面等各种路况。

具有多种驱动模式的途观L?PHEV和探岳GTE的动力表现和对不同场景的适应性也让我印象深刻。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超过50km,满足大部分的日常出行,电量保持和混动模式可以轻松应对长途行驶。高效1.4TSI发动机匹配电动化DSG双离合变速箱,系统综合功率155kW,扭矩达400N.m,最高时速可达130km,综合油耗可低至每百公里2L。在试驾过程中,几款插电混动SUV平顺、流畅的动力输出和敏捷的动力响应展现了大众成熟的插电混动技术。

最新亮相的途观X,以及探岳X、途昂X三款Coupe?SUV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审美疲劳——一些观点认为大众多款SUV的“套娃”式设计了无新意,多少有些让人提不起兴趣。

除了现有的十几款SUV,大众汽车在今明两年还将推出几款SUV——途观X即将于11月底开幕的2020年广州国际车展期间上市销售,另外两款燃油SUV将在2021年和2022年陆续推出,第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SUV途锐PHEV也即将登陆市场。另外,2021年底之前,大众汽车还将推出4款ID.家族纯电动SUV。

SUV热销推高大众汽车中国市场份额

得益于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力,过去两年间大众汽车在中国投放的多款SUV的市场反响都不错,使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交强险数据显示,2015年,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为12.43%,2016年上升至12.61%,2019年第一季度达到13.4%,2020年第一季度进一步扩大至15.8%。

目前,大众汽车不仅是中国消费者首选的汽车品牌,也是SUV车型的首选品牌。

SUV车型的热销成为大众汽车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推手。2019年大众汽车品牌(及其捷达子品牌)在中国的销量为316.32万辆,同比增长1.7%。其中,SUV销量为812500辆,同比增长81.6%。SUV产品销量占大众汽车品牌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6%,比2018年增加11.6个百分点。

2020年第一季度,大众汽车品牌向中国消费者交付12.51万辆SUV,占品牌总销量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27%。当季中国市场SUV的总销量为137.2万辆,以此计算,大众汽车品牌SUV的市场份额为9%。

大众汽车希望SUV占其总销量的比例达到多少?2018年11月广州车展前夕,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目前SUV车型占中国乘用车市场42%-46%的份额,预计未来2-3年将达到一半甚至更多,这将给大众品牌SUV车型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SUV比例提升加大大众汽车“双积分”达标压力

SUV的热销在推高大众汽车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加大了其满足中国的“双积分”政策的压力。

如下图所示,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告》,2019年,一汽-大众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高达-54.87万分,新能源汽车积分为-14.57万分,在所有车企中成绩最差。上汽大众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也达到-19.13万分,新能源汽车积分为-9.66万分。

2019年,一汽-大众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值为5.78L/100km,实际值为6.05L/100km;上汽大众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值为5.65L/100km,实际值为5.65L/100km。相比来说,一汽-大众达标的压力更大。

随着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增加更多SUV车型,它们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压力将会更大,因为SUV车型的平均油耗普遍比轿车更高。

如上图所示,据大众汽车官方数据,除威然、夏朗两款MPV的百公里平均综合油耗超过7L以外,大众品牌的大部分轿车的平均油耗均低于6L,而SUV的平均油耗普遍在6L以上,中大型SUV途昂和途锐的平均油耗分别达到7.5L和8L。

大众加快投放新能源车型

面对越来越大的“双积分”达标压力,大众汽车开始加快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目前,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已经分别投放了途观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和探岳GTE插电式混合动力,进口的途锐PHEV也即将投放市场。

9月28日,大众中国宣布将携手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江淮大众,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共同投资约150亿欧元,加速布局中国电动出行领域,于2025年前实现15款新能源车型的本土化生产,将电动车型在集团产品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此前,大众集团已宣布同期在全球电动出行领域投资330亿欧元。

9月份,冯思翰博士在成都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众汽车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消费者首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希望大众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能获得像传统燃油车一样的市场份额。

全新MEB平台电动汽车将于今年10月在一汽-大众佛山和上汽大众安亭工厂正式投产,总年产能可达60万辆。作为大众汽车品牌全新纯电动ID.家族在中国市场的首款车型,ID.4量产版车型将于11月3日在深圳迎来国内首秀。届时,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各自版本的ID.4车型也将完成亮相。

加上宝来纯电、朗逸纯电和高尔夫纯电,至2020年底,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提供10款新能源车型,并且计划到今年底累计实现国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交强险数据显示,截止8月底,2020年大众汽车在中国总计销售了27436辆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90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18359辆。

根据中国政府新修订的、即将于2021年开始实施的新版双积分管理办法,车企每销售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获得1.6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每销售一辆纯电动汽车最高可获得3.4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显然,大众汽车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尚不能获得足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必须加快投放新能源车型。

到2021年底,大众汽车将在中国拥有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SUV:探岳GTE、途观L?PHEV和途锐PHEV,以及4款纯电动SUV——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都将生产ID.4和ID.3。至2023年,大众汽车将在中国推出至少10款ID.系列国产车型。至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年产100万辆MEB车型,其中三分之二产自中国。预计随着更多新能源车型上市,大众汽车的“双积分”达标压力会小一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db:tag]

艾普斯常识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备案号:沪ICP备2023024865号-34旺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