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文章正文

丰田布局新能源影响(比亚迪与丰田达成合作)

问答 2024年01月11日 03:36 370 允烁

7月19日,比亚迪官方发布,比亚迪与丰田就联合开发电动车达成合作,并在一起开始探讨纯电动车及动力电池开发。双方表示,未来产品包括轿车与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发上述车型所需的动力电池。

比亚迪再受友商认可

无论是比亚迪还是丰田,在汽车电动化领域都有着自己的建树,比亚迪先进的三电系统在世界范围也能排进前列,旗下新能源车型更是连续四年位居销量榜首。而丰田在混动技术上更是有着业界领先的优势,目前其混动技术已经逐步扩散到多个车型,并获得市场认可。

丰田为何选择比亚迪,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比亚迪最早从电池产业起步,逐渐掌握了电池、IGBT、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如果再加上整车研发和制造,比亚迪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

从比亚迪发布的公告显示,双方将基于比亚迪的e平台,共同研发轿车和低底盘SUV车型,同时比亚迪将提供动力电池。这意味丰田将借着比亚迪,走上电动化的快车道。

如此来看,丰田与比亚迪建立合作,不仅能大幅降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难度、降低成本,更符合丰田短时间内拿出产品的短期策略、满足中国市场的消费要求。其次,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来看,比亚迪目前的确也是丰田寻求合作伙伴的最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和比亚迪是合作,并没有采用大众江淮和宝马长城那样的合资方式。一方面,比亚迪早期已经牵手戴姆勒成立了腾势汽车,经过产品不断迭代,已经获得市场初步认可。正是基于此,丰田更有信心的与比亚迪合作。

丰田疯狂补课纯电动

业内人士认为,丰田进军纯电动汽车背后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作为全球企业,丰田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出于发展需要,丰田会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推出不同的产品。而作为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新能源,目前纯电动依然是最受企业追捧的技术,这使得丰田不得不调整方向。第二,虽然丰田在混动技术上一枝独秀,也修筑了足够高的技术护城河。但是在混动领域里参与者太少,导致丰田出现了“自己和自己玩”的场面。反观纯电动汽车,参与者众多,出现了争奇斗艳的繁华现象。

纯电动汽车因此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新能源汽车,作为对纯电动汽车持保守态度的丰田汽车,在此刻开始动摇。首先作出改变的是丰田汽车的掌舵者丰田章男,他明确感知到丰田汽车的电动化步伐有些缓慢。于是,这位积极拥抱变革的领导者力排众议,让丰田汽车很快便加入到到电动化这一赛道上。

此举意味着在氢燃料电池上押注已有时日的丰田,转向电动汽车的态度已非常明显。

2018年,纯电动汽车产销均突破了200万辆,在新能源领域里纯电动的占比遥遥领先,在燃油车销量下滑时,纯电动显然已经成为了众车企的另一个突破口。

在今年6月7日,丰田汽车在东京举行发布会,执行副社长寺师茂树坦承,当前纯电动汽车迅猛增速,远超丰田预期。丰田不得不全面调整电动车战略规划,将原来到2030年实现年销售55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提前5年,目标锁定2025年,全球新车年销量将有一半来自电动车。

在沟通会上,丰田宣布将“2030计划”提前5年——截至2025年,纯电动车超过10款,覆盖轿车、SUV、MPV、超小型EV等多款车型,销量超过100万辆。2020年丰田将在华推出C-HR和奕泽两款车型的EV版本。此外,2019年年初,丰田汽车将在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的基础推出PHEV(插电式混动)车型,实现丰田汽车在电动化汽车领域的全面市场布局。

不论是马不停蹄的调整新能源路线成立“EV事业部”,还是快马加鞭的牵手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亦或是开放专利,无不体现着丰田在普及电动车领域的野心。

尽管日系车销量持续走低使得丰田在中国的销售受到一定影响,但这并未让丰田汽车调整原有的中国市场既定战略。在丰田中国率先做出不改变对中长期既定目标的声明下,丰田的坚守也让业内看到了它仍将中国作为最重要市场的信心。

今年年初,丰田中国在北京发布了针对中国市场未来的“丰田中国云动计划”,在这份规划明确的中长期计划中,丰田中国表示,未来将主要围绕“环保技术、福祉车、商品、服务、事业、社会贡献活动”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速在中国的事业步伐,并制定出全新的战略和目标。

作为“丰田中国云动计划”的一部分,环保技术被丰田汽车作为最重点的事业放在首项位置,这也明确显示出,今后在中国市场,丰田汽车将不遗余力地推广相关的环保技术车型。丰田中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混合动力车型将是我们新能源事业今后在中国市场的一个重点。”

事实上,早在“丰田中国云动计划”发布前,丰田中国就已经开始规划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战略。随着该计划的发布,丰田中国也开始了全面实施这一新能源战略计划的步伐。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丰田中国了解到,除了进一步在中国市场推广和上市混动车型外,丰田中国也加速了混合动力车型关键零部件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今年10月22日在江苏常熟举行的丰田汽车研发中心工程开工仪式上,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就明确表示,该研发中心建成后,将进一步实现丰田混合动力关键动力总成的本地化生产,这更可见丰田力求拓展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战略决心。

混动为主导

从丰田汽车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的产品来看,其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就是先期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主导,利用混合动力与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在电机、电池、电控等方面拥有共通的核心基础技术这一特点,再由混合动力嫁接发展成为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随着时机的成熟,丰田汽车再相继推进其他新能源技术车型,这首先得益于丰田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成熟混动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技术上,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全球最成熟最先进的环保技术。丰田早在40年前就开始潜心研发能够普及的新能源技术,特别是对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上。丰田油电混合动力技术采用电动引擎和燃油发动机相结合的模式,运用在汽车上就是在起步和低速行驶中使用电动引擎,并且这种电动引擎可以在启动的瞬间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加速更快;在高速行驶时,汽车则采用成熟的燃油发动机,动力也更稳定,因此燃油经济性能高。和同级别的车型相比,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消耗也更低。时至今日,丰田的这套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发展至第三代,并且经过多年在车型的实际应用中证明了其技术的成熟性。

近几年来,丰田汽车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广混合动力技术及混合动力车型。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基于成功的推广,仅在今年1-10月,丰田旗下的混合动力车全球累计销量为102.8万辆,年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据悉,今年在丰田销售的车辆中,混合动力车已经占到其全球销量的14%。与此同时,丰田混合动力车自1997年上市以来,全球累计实现销量已达到460.3万辆。

正是这种混动技术的成熟性以及混动车型的全球销量提升,在燃油能源不断紧缺的今天,丰田汽车更是看好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并将这种混动技术应用到更多的车型上。之前丰田混合动力车型仅有普锐斯一款,后来在普锐斯的成功基础上,丰田更是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丰田的其他车型身上,其中包括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

在中国市场,丰田中国也在不断加大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在国内市场已经正式引进了第三代混合动力技术的普锐斯新车,也推出了混合动力版的凯美瑞车型,不过雷克萨斯品牌在国内已上市的混合动力车型则更多。截至目前,雷克萨斯品牌在国内共推出CT200h、ES混动、GS混动、LS混动、RX混动等系列。此前,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郎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今后雷克萨斯的所有系列车型均将配备混合动力技术。

记者了解到,作为丰田中国混合动力战略的一部分,今年雷克萨斯将2012年定义为混合动力元年,大力引进了3款全新混合动力车型。1-10月,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已经超过雷克萨斯整体销量的22%,占整个豪华车市场混合动力车型销量的80%以上。从明年开始,雷克萨斯依旧要稳步推进在中国市场的混合动力战略,并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车型在整体销量中的比例。

丰田中国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混合动力的基础上,丰田汽车要继续扎根于中国,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而混合动力将更能成为丰田汽车高品质车型的形象代表。

加速本地化

除了在中国市场推广混合动力技术和推出混合动力车型外,丰田中国的新能源战略还将根据云动计划,加速实施混合动力技术的本地化生产。

今年早些时候,丰田中国宣布在国内建立最大的汽车研发中心。据了解,该研发中心由丰田汽车独资投建而成,总投资额为6.89亿美元。其主要业务内容就是要建成丰田“最先进关键技术”研发基地,特别是混合动力技术核心组件国产化、混合动力系统与整车的匹配性,开展以电动车为代表的各种新能源车的实证行驶实验及传统发动机车辆的研发等方面。

据了解,基于丰田混合动力关键总成的本地化,丰田汽车计划将于2015年实现搭载国产混合动力总成的混合动力车型的国产,这实际上也为丰田今后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做好铺垫。此前雷克萨斯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混合动力车型在其所有在售车型中比例仅为22%,在丰田云动计划的推动下,丰田希望将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的销售比例提升到50%以上。

分析认为,目前丰田混合动力车型销售比例偏低的主要因素在于混合动力的普及程度不够以及混合动力车型的价格过高。在实施本地化战略后,丰田汽车除了希望通过混合动力组件在中国的国产带来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进一步降低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成本和价格。随着混合动力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未来丰田汽车的所有混合动力车型的成本和价格也将进一步降低,这对消费者来说势必带来更大的吸引力。

标签: [db:tag]

艾普斯常识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备案号:沪ICP备2023024865号-34旺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