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文章正文

企业建言新能源汽车(市人大代表冯兴亚建言推动汽车高质量发展)

百科 2024年01月17日 14:14 1105 景钊

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市人大会议”)于1月24日召开,新当选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带来了4项建议,围绕完善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促进广州市节能车消费、完善广州市智能驾驶汽车测试配套政策、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等方面,为推动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省市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积极建言献策。今年市人大会议聚焦当下各行各业的热点经济问题,致力于推动广州市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完善各类汽车消费补贴 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发展

广州市关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补贴已于2021年12月31日到期,身处补贴取消后的购车消费者目前多持观望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市场。同时,国家补贴的退坡,也给车企带来成本压力。而节能汽车的年度节能车指标安排与市场预计增幅也出现了不匹配的情况,补贴政策不稳定对节能车市场消费影响也较为明显。为此,冯兴亚就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促进广州市节能车消费提出两大建议。

一是建议尽快出台补贴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针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延续新能源汽车综合型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车型精准设置补贴标准。同时可参考国家层面出台多年补贴政策的做法,将补贴政策延续至2025年,释放良好的引导信号,增强消费者和车企的可预期性,维护汽车消费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完善其他激励政策,擦亮广州汽车制造金字招牌,确保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有效、长足发展,完成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是建议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增加广州节能车指标,从而满足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释放政策引导信号,鼓励消费者选择节能减排产品。同步尽快出台地方的补贴政策,保持政策稳定与连续性,持续完善鼓励政策,全面促进节能车的消费。

政策护航智能驾驶?加速研究落地发展

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单车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如火如荼,但所有研究的落地都离不开道路测试,让智能驾驶汽车测试“有路可去”“有路能去”是决定智能驾驶汽车发展速度的关键问题。广州市汽车产业支柱地位突出,虽已出台不少相关规划支持道路测试,但仍然出现高速公路测试受限,测试场景不全;智能驾驶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申请流程繁琐;异地测试互认有限,存在多重困难等问题。

为此,冯兴亚提出完善广州市智能驾驶汽车测试配套政策的建议。面对智能驾驶的高速发展,需要匹配进行部分高速公路路段的逐步开放,补全测试场景,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指导意见和路段管理办法的修订研究工作,研究智能驾驶汽车在市内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道路环境下的测试管理规则。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申请流程也应随着需求的增加而持续优化,推动道路测试标准互认工作,降低异地门槛。

紧跟“双碳”步伐?跑出新能源汽车换电“加速度”

在“双碳”目标提出、相关支持政策频频落地的大背景下,换电作为电动车的主流补能模式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2021年11月底,广州市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8.6万辆,但受私人充电桩安装受限、公共充电站布局不合理、充电时间长等因素影响,消费者“补电(充/换电)焦虑”仍无法彻底解决。对车企而言,换电技术研发门槛整体较高,其中电池统一标准出台较晚、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需求大、企业间联合困难,多种因素持续困扰换电模式的推广。

就如何推进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发展,冯兴亚建议,需要持续优化换电模式相关标准,降低换电门槛,由政府牵头组织地方企业、行业协会制修订换电安全、换电接口等地方标准,支持推动换电模式标准化工作,降低车企疑虑,为动力电池的标准化、通用化扫清障碍;推动加快换电模式和换电站建设,提供政策规划支持,完善政策规划细则,不断丰富换电补贴政策,多措并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汽车产业作为拉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之一,在广州已积淀了雄厚实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汽车新四化浪潮发展趋势下,广汽集团不断加速推进“新四化”发展进程,以“十四五”规划为纲领,坚持走自主研发道路,持续深化科技型企业转型,致力于为广州汽车工业实现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自己的中坚力量!

五大专家建言汽车限购:保证公平、系统、透明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主题是“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媒体提问: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快速发展,能否系统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分享一下背后推动的因素?下一步新能源汽车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有关各方群策群力、奋发有为,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从市场规模看,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从技术水平看,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70瓦时/公斤,全新设计、正向开发车型成为主流,部分车型续驶里程超过700公里。

从企业品牌看,2021年全球十大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有6款,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6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自主品牌占比达到81.2%,比2021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从配套环境看,大幅增加至398万个,同时建成换电站1625座。建成超过1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退役电池就近回收。

我们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体会。一是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决策,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务院在产业发展关键节点明确顶层设计,使得一批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二是建立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着眼全产业链布局,出台科学完备的支持政策。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形成了携手共进的发展格局。上下游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产品性能大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行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在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还存在支撑能力有待提升、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加快编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二是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进“车路网云图”一体化发展。

三是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快国内资源开发,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

四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组织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

付于武、姚景源、李万里、邱宝昌、颜景辉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表示:汽车限购需进一步差异化、科学性管理;用系统思维解决汽车限购问题;提高流动性效率是放开汽车限购的前提;汽车限购应从临时政策向立法化转型;资源有效配置是根治消费与拥堵的核心。

作者?|?编辑部?编辑?|王鑫

●?●?●?

2020年是中国实施汽车限购政策的第十个年头。?围绕汽车消费和交通拥堵治理的问题,再次成为当下中国汽车市场关注的焦点。

汽车预言家分别对行业、协会、政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采访,来听听他们是怎么看待中国汽车“限购”的十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汽车行业分析专家颜景辉等专家、学者在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表示:汽车限购需进一步差异化、科学性管理;用系统思维解决汽车限购问题;提高流动性效率是放开汽车限购的前提;汽车限购应从临时政策向立法化转型;资源有效配置是根治消费与拥堵的核心。

1

付于武:汽车限购需进一步差异化、科学性管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

对于出台汽车限购政策,这是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目前,消费者既要享受汽车带来的出行生活,又要保障交通道路顺畅以及环境的改善。甚至不少城市也加入到限购阵营来,不排除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迫切性。其他城市在出台汽车限购政策时应该持谨慎态度。

但是现在汽车限购政策进入了第十个年头,消费者对于享受汽车便利和道路交通顺畅的矛盾依然存在。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汽车限购政策,不能只限不管,搞“一刀切”。

综合来看,这应该需要堵疏结合,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科学地有节奏地引导私人消费。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适度的进行差异化管理,比如针对新能源汽车、小排量汽车等进行政策倾斜管理。

2

姚景源:用系统思维解决汽车限购问题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

对于一些城市实施限购措施,我是一开始就不认同这种行为。这相当于过去人们吃不饱肚子,就搞计划生育一样,真正要填饱肚子应该进行改革开放。交通建设也理应如此。

我们不能因为道路出现拥堵就进行限购,最根本的办法应该研究如何加强城市管理、城市规划、以及道路建设,这是根本途径。参考国际市场来看,美国汽车千人保有量800辆,日本千人保有量600辆,中国千人保有量仅为170辆。可以说,限购限行政策带来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了遏制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多次强调用系统论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任何政策措施的出台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孤立的。

今年是推出限购政策的第十个年头,如今更应该回顾这十年限购政策所带来影响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更应该对这项措施进行科学研究,找出新的方向。用兼顾、系统的思维来解决。

3

李万里:提高流动性效率是放开汽车限购的前提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与现代化进度紧密相连,没有流动性就没有现代化,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现代化进度是有欧美模式可借鉴的,汽车保有量必须到达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使流动性适应现代化需求。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千人保有量。中国现在的千人保有量为160-170,即使如此低,一些大城市依然出现“车满为患”走不动的情况。因此,一些大城市采取了最快速的限购手段来确保现有流动性。从这个角度讲,出台限购政策也是地方政府无奈之举。

以现有条件来讨论限购能不能开放,我们就会陷入“无解”怪圈。实际上放开与否都无法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流动性的问题。

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如何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即我们有没有可能来改变出行方式,使得流通性进一步提高。比如说共享,或者汽车制造商转型出行服务商,把前市场和后市场融会贯通合并考虑。但是现在来看,共享不是那么容易,出行服务商前市场、后市场融合在新的制造商环境里也不是那么容易,融合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

整体来看,汽车限购是否能放开,就事论事是没有结果的,恐怕非得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通过改变现有思维、破除固定的周边条件,来考虑如何解决特有情况下提高流动性的效果。

4

邱宝昌:汽车限购应从临时政策向立法化转型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

汽车限购其实是地方政府身处两难境地做出的无奈之举。不限购会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大气环境质量差等问题,限购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们自主购买私家车的选择权利。综合大区域供需指标和交通拥堵的问题,以北京为代表的一些大城市实行了车牌摇号。但由于法规的不严谨性,导致很多人有空可钻,摇号过程中衍生出不少类似“假结婚”获得牌照的问题。

事实上,限牌作为地方性管理规定,需要依照相关法律来执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的立法法修改意见已经对地方政府规章权限进行了规范:当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件尚不成熟时,如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也就说,如果地方政府现行限购规定取消不了,就应该通过地方人大讨论,形成草案,将其上升至更高的法律层面高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红头文件等来完善现行的限购规定。比如北京可以借鉴上海的拍卖方法,拍卖一部分号牌;还可以对劳动模范,或者对城市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者等给予一些奖励指标,这将会是一种很实惠的荣誉。

5

颜景辉:资源有效配置是根治消费与拥堵的核心

汽车行业分析专家?颜景辉

以限购手段来治理交通拥堵,这是无奈之举,是谁也不想看到的,当然也包括政府在内,因为这毕竟限制了汽车消费。但是,目前尚未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取代这种政策。

以北京市为例,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俗称“限购令”。当时是想用行政手段限制一下,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腾出时间空间。

纵观中国汽车发展历程来看,2009年中国真正的进入了汽车社会,在当年国家还出台过1.6升及下排量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这也刺激了当年的汽车消费。

如今,随着北京汽车限购政策进入到第十个年头,可以看到,汽车限购以及限行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交通拥堵起到缓解作用。但是,限购也带来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产生了一批新的汽车刚需群体。这个矛盾也需要相关部门,认真负责的解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db:tag]

艾普斯常识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备案号:沪ICP备2023024865号-34旺佯网络